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2年2月11日上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進展情況。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深化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進展情況,并答記者問。
經過三年努力,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已經進入常態化、制度化新階段,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展了六批藥品帶量采購,共采購234種藥品,涉及金額占公立醫療機構年藥品采購總額的30%。
同時,2021年開展了胰島素的專項采購,首次將集采從化學藥品拓展到生物藥領域。
從目前來看,國家組織、聯盟采購已經形成了常態化格局,集采競價規制、質量、供應、配送、使用的保障機制和配套政策也日趨完善和優化。
與此同時,地方在參與國家組織集采的同時也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省級和省際聯盟集采,從采購品種看,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大類藥品板塊均有涉及,冠脈球囊、眼科人工晶體兩個品種也已經實現了省份全覆蓋。
從取得的成效來看,集采規則不斷優化,質量監管更為嚴謹,供應保障更為穩定,使用政策更為完善,總體呈現了“價降、量升、質優”的態勢。
價格回歸合理水平,群眾受益明顯。前六批藥品集中采購平均降幅53%,心臟支架平均降幅93%,人工髖關節、膝關節平均降價82%,有力擠壓了虛高空間。總體藥品價格水平呈穩中有降的趨勢,從醫保局開展的藥品價格監測數據看,2019年和2021年這兩年,藥品總體價格水平持續下降,年均達到7%左右。
鞏固新常態,推進集采提速擴面。藥品集采在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大板塊全方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重點聚焦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品種,力爭到2022年底,通過國家組織和省級聯盟采購,實現平均每個省覆蓋350個以上的藥品品種,高值醫用耗材品種達到5個以上,使之成為新的集采常態,從而達到穩定社會預期、穩定行業生態的目的。
下一步對于藥品、高值醫用耗材的提速擴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022年,我們將指導地方根據臨床需要,圍繞大品種和常見病,查漏補缺進行推進,力爭每個省份開展的省級集采品種能夠達到100個以上,高值醫用耗材能覆蓋到5個品種。
原來的集采主要集中在化學藥,去年拓展到了胰島素、人工關節。今年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則對群眾反映多、價格調整空間大的耗材品種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今年準備在骨科脊柱類耗材進行集中帶量采購。
在地方這塊,進一步在其他領域進行探索。包括中成藥,在去年部分省份已經組織聯盟采購的基礎上,今年要有序進一步擴大范圍。這樣來說,三大領域全覆蓋,沒有僥幸帶金銷售的生存空間。
三年以來,各地推進速度還是比較快,但是在區域聯盟、省級聯盟中間,存在著已經開展的各地區群眾受益率比較高,但是其他沒有參加聯盟的價格降不下來,集采降價的制度效應當地百姓受益不到。所以我們想,在已經開展集采的品種,要逐步實行其他省份的跟進協同,使覆蓋面能夠迅速擴大到其他地區。
一是開展國家集中采購藥品的生產動態監測。我們組織中標企業每月報送集采藥品的生產、銷售和庫存數據,動態掌握生產的供應情況,及時分析研判,確保中標藥品能夠按照約定穩定供應。
二是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我們及時了解并幫助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加強生產要素的保障,確保中選品種穩定生產。
三是持續提升國家集中采購藥品生產供應保障能力。推動國家集中采購品種大規模、智能化生產線的建設,支持優勢中選企業對現有的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或建設新的生產線,實現生產過程連續化,保持產品質量一致性,提升生產智能化和生產質量水平。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繼續做好集采中選產品的生產供應保障工作。
一是繼續開展國家集中采購藥品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并協調解決可能影響生產供應的苗頭性問題,保障我們中選的品種能夠穩定供應市場。
二是切實督促企業做好中選品種的生產供應,支持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提升生產供應保障能力。
三是集中攻堅醫藥產業短板難題,支持一批解決關鍵共性技術、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優質項目,引導企業在生產工藝、高端輔料、制藥設備等短板空白領域實現新突破。
一是印發了工作方案,部署對集采中選企業進行全覆蓋監督檢查、對中選產品進行全覆蓋抽驗,監督中選企業嚴格按照核準的藥品標準和生產工藝組織生產,嚴格遵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督促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監管責任。
二是建立了藥品品種檔案信息化系統,與各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共享藥品生產工藝、質量標準等基礎信息,進一步提高監督檢查的針對性。
三是穩步推進集采中選藥品的追溯管理,逐步實現集采中選藥品上市后全過程可追溯。
四是發布了藥品上市后變更管理辦法以及相關技術指導原則,規范藥品上市后的變更管理。
五是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對監督檢查發現企業存在的缺陷,督促企業及時整改;一旦發現違規違法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截至目前,根據產品抽檢和不良反應監測結果,國家集采中選品種還沒有發現質量異常。
來源:蒲公英